革命性更新!ChatGPT 支援多人協作,從「我問 AI」走向「我們與 AI 共創」
- tenlife2019
- 11月16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一場協作革命正在發生OpenAI 近期宣布為 ChatGPT 推出「群組對話」功能,這項變革將 AI 從過去的「一對一私人助理」,轉變為能與多人團隊即時共事的「AI 協作夥伴」。更關鍵的是,台灣已被列入首波試點名單。

這項新功能的核心概念非常直接:「把真人朋友、同事,以及 ChatGPT 同時拉進同一個聊天室。」未來,無論是規劃家庭旅遊、進行小組討論,還是企業的專案會議,AI 都能在旁擔任超強助理與主持人,直接讀取所有人分享的資訊、即時分析,並在同一個視窗中產出結論。這意味著工作流程將從「我問完 AI 再貼給團隊」,進化為「團隊與 AI 一起工作」。
一、新功能是什麼:不只是聊天,更是「AI 戰情室」
官方定義,群組對話是「讓人與人,以及 ChatGPT,一起在同一個群組裡協作。」這項功能橫跨 Web、iOS 與 Android 平台,一個群組最多可容納約 20 人。
運作方式很簡單:使用者在 ChatGPT 開啟對話後,點擊圖示即可建立群組,並產生一個分享連結邀請他人加入。
在這個群組中,ChatGPT 就像一名團隊成員。它不會每句話都插嘴,而是會依情境判斷何時回應。當團隊需要它時,可以直接在訊息中點名「@ChatGPT」來指派任務。
關鍵在於,群組中的 AI 擁有完整的能力:
強大模型: 採用 GPT-5.1 Auto,能自動選用最適合的模型。
完整功能: 支援網路搜尋、上傳檔案(如 PDF、PPT)、分析數據、生成圖片,甚至語音輸入。
獨立隱私: 群組對話獨立於你的私人對話。你個人的「記憶」功能不會被帶入群組,群組的內容也不會更新你的個人記憶。團隊甚至可以為「特定群組」設定專屬的規則(Custom Instructions)。

二、應用實例:從生活規劃到企業決策
這項功能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與工作?
個人與家庭:生活場景變「AI 協作場」
過去,規劃旅遊或聚餐,總要有一個人負責統整大家的意見、日期、預算,自己去跟 AI 溝通,再把結果貼回群組。
現在,所有人(你、家人、朋友)和 ChatGPT 都在同一個群組裡。大家各自丟出能出發的日期、想去的景點、預算上限。ChatGPT 可以立即讀取所有人的需求,快速做出「行程表 v1」,甚至比較「方案 A:北海道」與「方案 B:九州」的優缺點。所有人都能即時看到 AI 的分析過程,直接邊看邊修改、邊討論邊決定。
同樣的模式也適用於「家庭學習群組」,家長、小孩、家教與 AI 同在群中,AI 負責提供作業「提示」而非答案,並為家長整理每週學習重點;或是「讀書會」,AI 能自動摘要群內分享的文章連結,並提出三個討論問題。
企業團隊:從「個人 Copilot」升級「團隊 AI 中樞」
對企業而言,這是從「個人生產力工具」躍升至「團隊協作基礎設施」的關鍵一步。
1. 專案戰情室(Project War Room) 團隊成員(PM、技術、業務、老闆)與 ChatGPT 同在一個專案群組。所有人把專案簡報、合約草稿、會議紀錄、需求文件全都丟進群組。ChatGPT 能消化所有資料,自動整理出「每日戰情摘要」、「風險點清單」與「待決策事項」,甚至能彙整各部門意見,寫成一頁式決策簡報。
2. 產品策略工作坊(Workshop) 產品、行銷、客服各自貼上客戶回饋、競品截圖、內部數據。ChatGPT 能即時幫忙製作「競品功能比較表」、列出「客戶痛點 Top 10」,並在團隊討論時,依據指定標準(如:收入潛力 × 落地難度)生成決策矩陣。
3. 管理會議與 OKR 追蹤 會前,各部門主管將報告 PDF 丟入群組,AI 先做好「跨部門 KPI 摘要表」,並標出異常燈號。開會時,AI 能即時整理會議結論與代辦清單。
三、結構性衝擊:AI 應用的三大跳躍
群組對話帶來的,不只是方便,更是對 AI 應用需求的結構性改變。
1. 從「一對一助理」到「多方協作促進者」 過去,AI 是你私人的 Copilot,你把結果轉貼給別人。現在,AI 直接站在聊天室中央,即時看見每個人的觀點、爭論與文件,同步幫大家整理共識與分歧。AI 變成「會議制度」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個人工具。
2. 讓「不會寫 Prompt 的人」也能進場 許多人不想學如何「詠唱」(問 AI 問題)。在群組裡,他們只需要用自然語言講需求、丟文件,團隊中懂 AI 的人可以協助「轉譯」問題,而 AI 的回答是全員共享的。這將大幅降低企業導入 AI 的門檻。
3. 產出變成「共創」,而非「一人一份」 未來的工作模式是:草稿直接貼進群組,同事在群裡改、AI 也在群裡改,整個版本演進都在同一個討論串中。AI 成為團隊的「第四個作者」或「第五個與會者」。

四、新的挑戰:治理與資安的必修題
這種便利性也為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治理挑戰。過去是零散試用,現在企業必須正式建立 AI 使用守則與內控:
資訊分級: 哪些討論可以進 AI 群組?機敏合約、未公開財報、客戶個資是否該禁止?
權限管理: 誰來開群?誰能拉人?誰負責在專案結束後刪除群組與資料?
企業級規則: 公司需要建立統一的 Custom Instructions,例如「禁止貼客戶真實姓名」、「回答時不得做投資建議」等。
工具邊界: 如何界定 ChatGPT 群組與既有 Teams、Slack 之間的邊界?如何避免資訊碎片化?
這項新功能,也為「多 AI 協作」的未來鋪平了道路。現在是「人 + ChatGPT」,下一步,很可能是在同一個群組裡,呼叫不同的專業 AI(例如「@財務 GPT」、「@法務 GPT」)。
對所有工作者而言,最大的變革已經來臨:我們正從「我一個人在問 AI」,快速轉變為「一群人和 AI 一起工作」。
參考資料
OpenAI 官方公告《Piloting group chats in ChatGPT》
OpenAI 支援中心《ChatGPT — Release Notes》詳細記載群組對話功能於2025年11月全球逐步開放,包括美國企業、教育、個人等用戶的啟用方式、權限管理、與數據政策
https://help.openai.com/en/articles/12381509-chatgpt-release-notes
TechCrunch《ChatGPT launches pilot group chats across Japan, New Zealand ...》https://techcrunch.com/2025/11/13/openai-chatgpt-group-chat-feature/
Macaron Insights《ChatGPT Introduces Group Chats: A New Era of ...》深入解析新功能對團隊生產力的影響,特別針對美國企業數位協作的應用,探討其如何成為「AI時代的Slack」
OpenAImpact(舊金山AI專欄/新聞)《OpenAI Rolls Out Experimental Group Chats in ChatGPT, Opening ...》https://openaimpact.com/openai-group-chat-experimental-u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