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踏板隱形冠軍:台萬工業如何以「雙軸轉型」騎向全球永續未來
- tenlife2019
- 6月8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台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MARWI GROUP),這家創立於1983年的台灣企業,已在自行車零組件領域深耕超過四十年,不僅成為自行車踏板的知名領導者,更以其前瞻性的數位轉型與零碳承諾,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鞏固其作為「隱形冠軍」的地位。台萬工業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高達五成以上,全球超過一億人使用過其製造的腳踏板,其發展策略與轉型努力,對於觀察台灣製造業的升級路徑具有指標性意義。

最新國內外媒體報導焦點
近年來,台萬工業持續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主要聚焦於其卓越的創新能力、智慧製造的突破,以及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為。
2024年,台萬工業榮獲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包括iF DESIGN AWARD及2025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創新設計獎(TAIPEI CYCLE d&i awards),獲獎產品為slimFold SP-157,彰顯其在產品創新方面的卓越表現。媒體普遍關注台萬工業在智慧製造方面的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其累計投資超過5億元新台幣打造的智慧工廠,已成為台灣工業4.0的標竿案例。
在國際展覽方面,台萬工業是各大國際自行車展覽的常客,例如德國法蘭克福的Eurobike展,預計將在2025年6月參與,持續透過國際平台展示最新的電動自行車配件和智慧化產品,強化其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形象。國際專業媒體如《Bike Europe》在2024年的報導中,詳細介紹了台萬工業的綠色倡議、碳中和計畫以及執行長白亞卉的永續願景,顯著提升其在全球永續領域的聲譽。
在台灣,本地商業媒體也深度報導了台萬的智慧工廠建置歷程與數位升級成果,使其成為產業轉型的參考典範。此外,透過贊助「Marwi台南玉井自行車賽」等地方活動,台萬工業也展現了其對在地社群的投入與品牌推廣的努力。
公司概覽:全球佈局與核心業務
台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及主要生產基地均設於台灣台中市大甲區,創立於1983年,專注於自行車零組件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其核心產品包括自行車踏板(Pedals)與座墊(Saddles)。公司產品線涵蓋多種先進技術,如止推軸承系統、CNC軸心研磨技術及專用三培林軸承系統,座墊方面則有超輕發泡技術與減少坐骨衝擊的設計。公司亦持續推出最新產品,如SP-157、GH-313至GH-319系列。
產品類別 | 市場定位 | 技術水準 | 歐洲市占率(%) |
自行車踏板 | 核心產品 | 高 | 55 |
自行車座墊 | 主要產品 | 高 | 30 |
花鼓 | 配套產品 | 中 | 15 |
車燈 | 新興產品 | 高 | 20 |
維修工具 | 服務產品 | 中 | 10 |
其他配件 | 輔助產品 | 中 | 8 |
為拓展全球市場,台萬工業於1992年在印尼設立工廠,並於1998年與德國Marwi A/S合資成立Marwi Group,獲得超過百年歷史的UNION品牌使用權,正式踏上國際化品牌之路。這項策略合作讓台萬得以掌握歐洲市場的銷售通路,並建立起穩固的客戶基礎。目前,台萬工業擁有六大分公司,分別位於台灣、荷蘭、捷克、德國、美國及印尼,產品行銷全球70個國家,全球員工總數約1200人。其歐洲市場的經營尤為突出,以荷蘭及捷克分公司為戰略基點,建立了Just In Time(JIT)即時供貨系統,旨在為客戶提供最迅速的服務,歐洲市場的銷售額佔公司總營收高達70%以上。

產業地位:歐洲市場的領導者
台萬工業在自行車踏板領域建立了顯著的市場領導地位。資料顯示,全球超過一億人使用過Marwi® Group製造的腳踏板,使其成為歐洲市佔率第一的自行車踏板廠,更有報導指出其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高達五成至五成五。在全球自行車踏板市場中,台萬工業位居前三大品牌,全球市占率約15%,與日本Shimano(全球市占率25%)、台灣維格工業(12%)、美國Crank Brothers(8%)及法國Look(6%)等主要競爭對手並存。

台萬工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建立在多個相互關聯的基礎之上:
創新研發能力: 公司持續投入產品創新,並關注電動自行車、永續設計與智能化技術等創新研發方向。
卓越製造工藝: 擁有數十年的製造經驗,近年投入巨資進行智慧製造升級,已建置AI視覺辨識全自動踏板產線、塑膠射出產線IoT機聯網、鋁合金台身機械手臂自動化壓鑄、CNC全自動無心研磨加工設備等。這些投資使其踏板產能提升三倍,品質顯著提高,並能實現小批量彈性生產以應對市場需求的劇烈波動。
高效供應鏈管理: 針對歐洲市場,建置JIT即時供貨系統,確保能為客戶提供最快速的服務,能為歐洲客戶提供72小時快速供貨服務。
品牌聲譽與客戶信任: 數十年在踏板領域的深耕與領導地位,積累了良好的B2B品牌聲譽。
前瞻性戰略轉型: 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與零碳轉型,使其在供應鏈中脫穎而出,更能符合下游大廠對供應商在智慧化與永續性方面日益嚴格的要求。
全球自行車配件市場預計在2025-2032年間將以6.7%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電動自行車需求的快速增長為台萬工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智慧踏板、功率測量及物聯網整合等技術發展趨勢,正好符合台萬工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資方向。
領導層與世代傳承:遠見與策略延續
台萬工業的成功,與其領導層的遠見與策略傳承密不可分。
創辦人白政忠董事長是公司於1983年的創立者,在自行車踏板製造業深耕超過40年。他具有卓越的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早在1992年就在印尼設立生產基地,並於2000年自掏腰包選購台灣製高階自行車致贈捷克政界,榮獲「外交之友紀念獎章」。白董事長主導導入自動化生產,並在近期公司推動的AI計畫中被內部稱為「技術總監」,顯示其對技術升級的持續關注與支持。他親自參與技術研發工作,認為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決策者和執行者必須是同一人」。面對全球化佈局與生產成本的變化,白董事長做出了將高階自動化投資重心移回台灣的戰略決策,這反映了其超越短期成本考量,著重長期營運效益與技術掌握度的戰略思維。白董事長積極參與產業組織,兼任自行車研發中心(CHC)董事長,致力於推動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二代領導白亞卉(Coco Pai)總經理與白祐豪協理形成互補的接班團隊。白亞卉女士目前擔任公司總經理及執行長(CEO),具有國外學歷背景,專精於數位轉型、智慧製造及國際經營管理。她的接班並非僅是維持現狀,而是更積極地推動公司的現代化進程,深化智慧製造,並親自對外溝通公司在環境永續方面的承諾,如在接受《Bike Europe》採訪時,闡述了公司宏遠的碳中和目標與具體行動計畫。白亞卉總經理在接班過程中展現出強烈的創新導向,並認為「產能與品質必須同時兼顧,關鍵就在產業升級」,這一理念推動了公司在智慧工廠建設方面的大幅投資。兩位接班人都參與了「二代大學」培訓課程,白亞卉更進一步參加「零碳大學」課程,展現對永續經營的重視。從白政忠董事長到白亞卉總經理的傳承,展現了策略上的一致性與與時俱進的發展,為台萬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現代經營理念。
核心轉型策略支柱:數位化與零碳化
台萬工業的轉型策略主要圍繞「數位化」與「零碳化」兩大核心支柱,旨在打造更具效率、韌性與永續性的營運模式。
數位疆界:智慧製造與AIoT整合
台萬工業的數位轉型始於2008年,並於2018年啟動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核心策略為「全面自動化」及「強化數據應用」。這是一項全面性的系統工程,而非零星的技術導入,累計投資金額超過5億元新台幣。關鍵技術與系統部署:
i-TEC ERP系統: 作為數位化戰略的基石,台萬工業於2021年完成台灣廠第一階段的i-TEC ERP系統導入。該系統整合了MES(製造執行系統)等多個關鍵系統,形成一個「數位智慧戰略平台」,透過數據賦能,為管理層提供即時全面的戰情室和決策分析工具。
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AIoT): 公司導入AI視覺辨識技術,應用於全自動踏板產線,收集超過1萬5千張影像進行機器深度學習,大幅提升瑕疵品檢測準確度。AIoT與智慧識別技術被廣泛用於收集生產數據並進行分析,以提升可視化管理效率。
機器人技術與自動化設備: 台萬工業大規模引進機械手臂,例如在2021年智慧工廠中,已配置41支機械手臂對應約150名員工。自動化範圍涵蓋塑膠射出(導入IoT機聯網)、鋁合金壓鑄(使用機械手臂)、CNC全自動無心研磨加工等。以踏板組裝為例,透過自動化,原需5人的半自動線工序簡化至僅需2人,人力需求降低60%。
自動化倉儲系統(AS/RS): 導入棧板式自動倉儲系統,並與ERP系統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倉儲面積利用率,實現了貨物的快速精確存取,也降低了倉儲運營成本。新廠房的每一層樓都配備了全自動倉庫。
雲端即時報工系統: 員工可透過手機或平板在產線上即時回報生產數據,結合自動包裝線,提升了包裝效率、數據即時性與準確性。
已實現的效益與成果:
踏板產能提升三倍。
產品品質顯著提升。
生產彈性增加,可應對小批量訂單及市場需求波動。
透過即時數據與分析,強化了可視化管理與決策效率。
特定工序的人力需求降低,如踏板組裝。
新智慧工廠的物料流動與生產車間效率得到優化。
階段 | 時間範圍 | 主要投資(億元) | 關鍵技術 | 達成效果 |
起步期 | 2008-2012 | 0.5 | 管理系統導入 | 資訊電子化 |
發展期 | 2013-2016 | 1.5 | 機器人組裝線 | 半自動化生產 |
成熟期 | 2017-2020 | 2.5 | 智慧工廠建置 | 全自動化生產 |
AI整合期 | 2021-2025 | 1.0 | AI預測應用 | 智慧化決策 |
邁向綠色踏板:零碳排與永續發展承諾
台萬工業將永續發展視為企業核心戰略之一,積極推動零碳轉型,展現其對環境責任的承擔與產業領導的企圖心。
ESG框架與目標:
公司於2022年成立ESG推動小組,專責推動相關事務。
設定了極具企圖心的目標:計劃於2040年實現全面碳中和,這比台灣自行車產業永續聯盟(BAS)設定的2050年目標提早了十年。
2024年獲得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核可,設定2030年減少42%範疇一與範疇二碳排放的具體目標。
公司將ESG理念融入營運策略,強調員工福祉、性別平等及多元包容(DEI),並於2023年獲得「五星幸福職場獎」。
碳減排行動(分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22-2023年): 完成溫室氣體(GHG)盤查,並為未來的碳減排行動制定策略。同時,委託第三方認證機構TÜV SÜD進行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及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標準)的符合性評估。
第二階段(自2024年啟動): 重點將放在降低台灣廠區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透過實施符合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標準)的節能專案來達成。
再生能源應用:
目前已運營一座170kWp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成功減少92%的碳排放。
正在評估增建額外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可行性,以進一步提升綠電產出,致力於降低範疇二(Scope 2)的間接排放。
ESG面向 | 具體措施 | 目標年份 | 量化目標 |
環境(E) | 170KW太陽能發電系統,減少92%碳排放 | 2021 | 減少92%碳排放 |
社會(S) | 五星幸福職場,性別平等,多元包容(DEI) | 2023 | 提升員工滿意度 |
治理(G) | 取得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核可 | 2030 | 減少42%範疇一與二碳排放 |
台萬工業對環境永續的投入,被視為自行車產業的典範。其結構化、經第三方審核的零碳轉型路徑,以及超越產業平均的積極目標,表明永續發展對台萬而言,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更是塑造全新競爭優勢的戰略佈局。
總結分析與未來展望
台萬工業憑藉其在歐洲踏板市場的領導地位、持續的創新投入、先進的智慧製造基礎設施、明確且積極的永續發展目標、有效的二代領導傳承、穩健的全球供應鏈以及眾多獎項背書的良好品牌聲譽,展現出強勁的綜合實力。

總體而言,台萬工業正朝著成為一家技術更先進、環境更友好、市場更公開的企業邁進。其在數位化與永續化轉型上所奠定的堅實基礎,以及第二代領導層的積極推動,將是其能否成功實現宏偉藍圖,並在資本市場獲得長期青睞的核心要素。未來,台萬工業在實現財務績效的同時,如何有效達成其ESG承諾,將持續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參考資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