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025年股東會永續議題深度解析:綠能轉型策略與國際競爭力布局
- tenlife2019
- 6月3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於2025年6月3日股東會中,針對永續發展議題進行全面回應,展現半導體龍頭在面對全球淨零趨勢下的策略思維與執行決心。本次股東會歷時2小時30分鐘,魏哲家對綠能、碳費、電價、海外布局等關鍵議題均有詳細說明,彰顯台積電在環境永續與商業競爭力之間的平衡考量。

再生能源承諾與投資戰略: RE100目標提前達標的雄心與挑戰
台積電已將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RE100)目標由2050年大幅提前至2040年,同時將2030年全公司生產營運據點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由40%提升為60%。魏哲家在股東會中強調,台積電曾評估自行興建發電廠以供應綠電,但礙於相關法律與規章限制,因此仍需配合政府政策。台積電作為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的半導體企業,持續簽署全球最大規模的再生能源購電契約,並透過創新的聯合採購模式,協助供應鏈夥伴共同推動綠電採購。目前台積電在全台的用電量與電費支出皆名列前茅,因此更有責任支持綠電發展,不僅為了自身營運,也為了整體供應鏈。

綠電投資模式與供應鏈協作
台積電首創再生能源聯合採購的ESG創新模式,簽訂為期20年的200億度再生能源聯合採購長期合約,為供應商與子公司爭取穩定的聯合採購價格,降低產業夥伴採用再生能源的門檻。透過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公益綠能計畫」,無償為弱勢機構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共計16座案場於2024年底前啟動運轉。
2024年台積電首度推出減碳補助專案,提供總額達新台幣8,400萬元的補助金,希望透過資金支持增加供應商投資節能減碳設備的意願。台積電也透過「供應鏈碳補助計畫」投入55億台幣,協助一階材料供應商升級低碳設備,預計年減碳45萬噸。
碳費制度因應與成本管理: 台灣碳費開徵的衝擊評估
台灣將於2025年1月1日實施碳費制度,首波對象為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排碳大戶,約有500廠需要繳交碳費。台積電年碳排量逾1,000萬噸,適用優惠費率每噸100元,年繳碳費約10億台幣,將成為全台最大碳費繳納戶。
魏哲家在股東會中明確表示,台積電對再生能源與綠電「絕對是全力支持」,即便成本增加也無所畏懼,強調「能買的綠電我們就盡量買,不夠的話就繳碳費沒關係」。碳費委員會建議一般費率每噸300元起徵,2030年後費率將達1200至1800元,顯示未來碳成本將持續攀升。

電價上漲對綠電策略的影響
台灣工業用電2024年累計漲幅達39%,台積電台灣廠區電價成本成為全球最高,但綠電採購量仍年增15%。魏哲家坦言成本會增加,但台積電有能力承擔,不會因此延遲綠電採用,反而會繼續推動綠電發展。
產業觀點認為,電價上漲縮小了綠電與一般電的價差,反而提高企業採購綠電的誘因,長遠有助於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台積電透過長期購電協議(PPA)合約長達20年,固定採購價避免市場波動,海外廠區已藉此達成100%綠電使用。
海外廠區100%綠電實現策略: 日本熊本廠的綠電達成模式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承諾使用100%綠色能源經營,主要透過購買經認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實現。蘋果作為台積電最重要的客戶,正推動在2030年前實現產品製造的去碳化,並要求其全球業務合作夥伴也做出類似的努力,這成為推動熊本廠100%綠電的關鍵因素。
日本截至2023年3月的電力供應統計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1.7%,為台積電提供了相對充足的綠電採購環境。台積電在熊本廠結合九州地區地熱能與太陽能,並購買J-Credit認證綠電憑證,實現綠電目標。
美國亞利桑那廠的企業綠電計畫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參與SRP(Salt River Project)企業綠電計畫,採購沙漠太陽能發電。亞利桑那州太陽能資源豐富,政府積極支持企業綠電採購,為台積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美國的企業綠電採購機制相對成熟,台積電能夠透過多元化的採購策略,包括直接採購協議和再生能源憑證,達成100%綠電目標。台積電斥資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打造晶圓廠,預計今年開始量產,估可創造8萬個就業機會。
德國德勒斯登廠的綠色製造標竿
台積電德國德勒斯登廠被打造成「綠色晶圓廠」,利用德國再生能源佔比高達52%的優勢,包括風力發電27%、光電比重12%、生質能占比近10%。新廠啟用營運時將採用100%再生能源,符合台積電所有海外廠區的標準。
德國廠將透過既有及先進技術強化資源保護,包括節能建築、水資源回收及取得LEED金級綠建築認證。為了提升資源效率,新廠採用高水回收率,透過雨水回收系統收集雨水,從而減少整體用水量。
供應商永續發展新要求: 減碳績效納入選商指標
台積電2025年起正式將減碳績效列入選商指標,關鍵排放源供應商須簽署溫室氣體減排協議(TSMC GREEN Agreement),承諾2030年須達成協議的減排目標。供應商需於2026年底前完成產品碳足跡的第三方驗證,未合規者將減少業務合作。
台積電要求90%供應商2030年達成RE85(台灣廠)/RE100(海外廠),並要求關鍵排放源供應商定期共同檢討減碳進度。供應商須於每年指定期限前提交新年度及中長期計畫,確保減排成果符合預期並持續改進。
供應鏈減碳行動指引
台積電推出「供應鏈減碳行動指引」,涵蓋績效追蹤與提高透明度、提供資源與客製化輔導、提升動機與擴大影響範圍、合作創新與重視成本效益四大範疇。主要供應商如勝高(SUMCO)、世創電子材料及李長榮化學工業均表態支持台積電綠色轉型計畫。
台積電資材管理副總經理李文如表示,供應商在減碳方面的成果和積極規劃,已成為台積公司選擇合作夥伴及採購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台灣供應商世創為例,該公司已將碳排放管理納入核心戰略,並與上游原物料供應商合作進行減碳議合。
台灣綠電市場挑戰與創新解決方案: 綠電供需失衡的結構性問題
台灣綠電市場面臨供不應求的嚴重挑戰,雖然需求快速增長,但現有基礎設施與供應能力未能完全滿足企業需求。目前台電購買大部分的再生電力(因躉購費率較高),RE100會員在台灣採購的再生電力僅占全國總量的5%。
2024年台灣在AI晶片製造上的電力消耗最高,達到375.8GWh,占全球總量高達38%,超過南韓與日本。預計到2030年,台積電將占台灣用電量達23.7%,顯示綠電需求將持續攀升。
綠電分配沙盒等創新機制
台積電率先試行台電推出的「綠電分配沙盒計畫」,讓單一企業不同廠區可依各廠需求自行分配轉供的綠電比例。企業可每月依其綠能發電廠的生產情形及綠電需求廠狀況,彈性調整各廠區的轉供電量,最大化取得綠電比例,同時有效降低餘電。
包含聯電、台達電等廠商皆有表達參與綠電分配沙盒的需求,顯示此創新機制的實用性。台積電也參與經濟部「綠電分配沙盒」,彈性調度各廠區綠電配額,解決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問題。
永續資訊揭露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透明化報告體系強化
台積電承諾2030年前明確揭露每年再生能源使用量,並逐年檢視減碳目標達成情形。2024年台積電首發《人權報告》與《永續影響估值報告》,整合TCFD/TNFD框架揭露氣候與自然風險。
台積電持續發行永續報告書,並首次發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行動報告書》,強化ESG資訊揭露,主動回應投資人與利害關係人關注的永續議題。ESG委員會每季向董事會報告減碳進度,並納入高管績效指標。
2025-2030關鍵里程碑
台積電設定2025年里程碑包括碳排達峰、綠電占比25%、供應商碳排強度降低10%。2030年目標為全球營運60%綠電、供應鏈減碳450萬噸、產品能效提升6.8倍。
台積電以「政策協作、技術創新、供應鏈共治」三軸推進永續轉型,海外廠區示範100%綠電可行性,台灣則需加速法規鬆綁與電網基建。面對碳費與電價雙重挑戰,台積電透過長期合約、製程優化與客戶協作,維持技術領先與永續競爭力平衡。
結論與展望
台積電在2025年股東會中展現了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魏哲家強調「什麼都不怕我只怕全球經濟往下跳」,但對環保議題則展現出「能買的綠電我們就盡量買」的積極態度。海外廠區100%綠電的成功經驗證明了在適當的政策環境與市場機制下,大規模綠電採購的可行性。
台灣綠電市場雖面臨供需失衡與成本挑戰,但透過綠電分配沙盒、聯合採購平台等創新機制,正逐步改善結構性問題。台積電作為產業龍頭,不僅自身積極轉型,更透過供應鏈減碳要求與輔助措施,帶動整體半導體產業的綠色升級。
隨著2025年碳費開徵與國際客戶對供應鏈碳中和要求日益嚴格,台積電的永續策略將成為維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差異化優勢。未來5至10年,台積電在永續發展與商業成長的平衡藝術,將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樹立重要標竿。
參考資料
熱門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