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局新章:OpenAI 的「AI 群聊」如何重塑 LLM 戰局?
- tenlife2019
- 7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AI 的戰場正從「誰的模型更強」轉變為「誰的戰隊更會玩」。OpenAI 2025年11月推出的「AI 群聊」功能,不是一個簡單的更新,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戰略轉移。(衍伸閱讀: 革命性更新!ChatGPT 支援多人協作,從「我問 AI」走向「我們與 AI 共創」)
它像一場地震,迫使所有頂尖玩家從埋頭研發的實驗室中抬起頭來,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單打獨獨鬥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多智能體」的協同作戰才是未來。
這一步棋,將抽象的「賽局定律」具體化為產品功能,迫使 Google 的 Gemini、Anthropic 的 Claude、馬斯克的 Grok 以及 Perplexity 等競爭者,必須從單純的「技術競賽」跳入複雜的「戰略競賽」新泥淖。
從「百米衝刺」到「4D 棋局」
過去,LLM 的競爭是一場「百米衝刺」。這是一場單維度的競賽,比的是誰的(單一)模型參數更多、知識更淵博、在 MMLU 或 GPQA 等靜態評測上得分更高。這是一場與「問題難度」的對抗,是可預測的、線性的。
現在,OpenAI 設下的「新賽局」是一場「4D 棋局」。當多個 AI 智能體(一個像專案經理、一個像程式設計師、一個像稽核員)在同一個聊天室中協同作業時,它們之間就產生了「合作」、「競爭」與「均衡」的複雜關係。合作,是為了達成使用者的共同目標;競爭,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方案更優(「我的程式碼更有效率」、「不,我的更安全」);而均衡,則是系統在多次博弈後,學會了如何最高效地分配任務。

這場變革的真正目的,是建立一道「數據護城河」。最強的 AI 服務,不再是擁有最強的單一模型,而是擁有最會「協同作戰」的 AI 系統。更關鍵的是,這個「AI 團隊」在協作過程中產生的海量「互動數據」:AI 之間如何協商、失敗、修正、以及互相優化的過程,將成為 OpenAI 獨有且無法複製的訓練資料,用以訓練更強大的「指揮型 AI」,形成強大的正向循環。
四大劇本:Grok、Gemini 如何接招?
面對 OpenAI 設下的新戰局,所有競爭者都被迫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策略。
1. 正面迎戰(Google, Anthropic): 作為 OpenAI 的直接競爭者,它們別無選擇,必須跟進並試圖超越。
Google 的王牌 在於其無人能及的「生態系」。它的 AI 團隊將不只是 AI 之間的對話,而是「AI 服務的協同」。這不僅是「無縫整合」,更是「主動預判」,在使用者開口前,AI 團隊就已分析了 Gmail、Docs 和 Calendar,主動提供協助。
Anthropic 則堅守「AI 安全」 的制高點。它們深知,多智能體系統的風險是倍增的,不僅有個體幻覺,還可能出現「集體暴走」。其「憲法 AI」將作為整個 AI 團隊不可逾越的「最高指導原則」,這對於金融、法律等高度重視可預測性和問責制的企業客戶而言,是比「單純強大」更有價值的賣點。
2. 專業利基(Perplexity, DeepSeek): 它們的邏輯是,與其跟進 OpenAI 成本高昂的「通才委員會」遊戲,不如將「單一專家」做到極致。
Perplexity 強調其「答案引擎」的價值。當使用者只想要一個快速、準確、可查證的答案時,多智能體系統可能顯得臃腫且緩慢。Perplexity 的「速戰速決」和「可驗證性」,使其成為對抗 OpenAI「步兵班」的「狙擊槍」。
DeepSeek 則專注於「深度專業」。一個由「通才」AI 組成的團隊,在解決複雜的科學計算或程式設計難題時,效率可能遠不如一個在該領域訓練到極致的「超級專家」模型。
3. 重新定義賽局(Grok): 馬斯克的 Grok 不會照搬 OpenAI 的「協同工作」規則。它會利用其「即時 X (Twitter) 數據」和「叛逆」風格,玩另一種「群聊」。
Grok 的「AI 群聊」可能會被設計成一場「即時辯論會」。這不僅是「娛樂」,更是一種新型態的「尋求真相」。相較於 OpenAI 團隊給出的單一「共識」答案,Grok 將呈現一個充滿衝突和多樣性的「觀點光譜」,反映真實世界的混亂與活力。

4. 開源結盟(Meta, Mistral): 這是一場「元賽局」。如果 OpenAI 試圖透過複雜的工程挑戰建立閉源生態,最好的應對就是「開源」。
Meta (Llama) 和 Mistral 等力量將加速開發「多智能體框架」。這如同「Android 對抗 iOS」,其真正的殺手鐧是「客製化」與「控制權」。企業可以利用開源框架,在自己的伺服器上,用自己的私有數據,打造一個完全可控的「內部 AI 團隊」。在「數據主權」日益重要的今天,這將是閉源系統無法提供的致命吸引力。
決勝點:從「最強」到「最會玩」
OpenAI 的「AI 群聊」是一次高明的戰略轉移,它成功地將戰場從「模型參數的消耗戰」轉移到了「智能體協同的策略戰」。
這一步棋迫使 Grok 必須證明「即時辯論」比「協同工作」更有價值;Perplexity 必須證明「最好的專家」勝過「最好的團隊」;Gemini 必須證明「生態系整合」才是真正的多智能體;而 Claude 必須證明「安全可控」是系統的基石。
未來的 LLM 霸主,可能不再是擁有「最強」AI(最強音樂家)的那一家,而是能打造出「最會玩遊戲」、最能高效協同的「AI 團隊」(最好的指揮家)的那一家。這場競賽的下半場,比的不是「更聰明」的大腦,而是「更精妙的指揮藝術」。
參考資料
BlockTempo 專題報導:「ChatGPT 推出群組聊天:最多20人同時對話,台灣搶先體驗」https://www.blocktempo.com/chatgpt-group-chat-taiwan-test/
TechNews 科技新報:「ChatGPT 新增群組聊天功能,台灣用戶搶先使用https://technews.tw/2025/11/13/chatgpt-group-chat-taiwan/
ABMedia 深度科技:「OpenAI 新推ChatGPT 群聊功能!台灣用戶可率先使用」https://abmedia.io/openai-chatgpt-group-chat-taiwan/
Vocus 專業解讀:「GPT-5.1 更懂『聊天』、ChatGPT 新增『群聊』:OpenAI 對社交與協作新想像」https://vocus.cc/article/6552d6b7fd8978000126bcae
革命性更新!ChatGPT 支援多人協作,從「我問 AI」走向「我們與 AI 共創」https://www.bis5cloud.com/post/ai-group-collaboration-chatgp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