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NVIDIA「黃教授」:從「光速」工作到「公開批評」,解讀黃仁勳的非典型成功法則
- tenlife2019
- 6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4天前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以其標誌性的黑皮衣和領袖魅力聞名於世。但檯面之下,他如何將 NVIDIA 打造成市值破兆的 AI 巨獸?近期「Founders Podcast」頻道深入剖析《The Nvidia Way》一書,揭示了黃仁勳一系列獨特甚至堪稱「極端」的工作哲學。這些原則不僅塑造了 NVIDIA 的文化,也為其在 AI 浪潮中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核心信念:自滿招致毀滅
黃仁勳的核心信念是「自滿招致毀滅」。他要求公司時刻保持在「距離倒閉只有30天」的緊迫感中。他被稱為「黃教授」,花費大量時間教導員工,並堅持在會議中使用「白板」作為主要溝通工具。這迫使團隊必須即時展示清晰的思考過程,無所遁形。他認為,成功的想法最終必須被抹去,由新的想法取代,這就是 NVIDIA 不斷重塑的動力。
架構與問責:扁平、透明、使命必達
在組織架構上,黃仁勳打破常規。他堅持「扁平化組織」,自己擁有多達60名直屬下屬,且不進行一對一會議,以加速資訊流通。
他更顛覆了「私下批評」的常規,轉而「公開批評」。他認為優化的目標是公司的學習,而非個人感受,整個組織都應該從單一的錯誤中學習。當員工言不及義時,他會用「LUA」(聆聽 Listen、理解 Understand、回答 Answer)一詞打斷。在 NVIDIA,「使命即是老闆」,每個專案都有一個「總指揮官」(Pilot in Command),對專案成敗負全責。
個人風格:極致、速度與擁抱痛苦
黃仁勳的個人工作強度極高,他要求團隊以「光速」工作,即只受物理定律限制的最高速度。他自稱「可能有人比我聰明,但沒有人會比我更努力」,並直言「第二名是第一個輸家」。
他不僅以此要求團隊,也用「折磨至卓越」的標準自我批評,將忍受痛苦和苦難視為一種「超能力」。在工作排程上,他總是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確保在一天正式開始前就已取得關鍵進展。
商業策略:創造市場,而非爭奪市場
在商業策略上,黃仁勳認為「策略即行動」。他不制定死板的五年計畫,而是進行「持續規劃」。
他的目標不是爭奪市場份額,而是「創造市場」。他曾說:「我們決定打造一個我們確定沒有客戶的東西」,因為沒有客戶,也意味著沒有競爭者。對於已有的產品,他採用「運送整頭牛」策略,將未達頂級品管測試、但在較低速度下仍可運作的晶片,重新包裝成較便宜的產品線,此舉既創造了營收,也有效阻擋了低成本競爭對手。
關鍵一役:抓住 AI 的「微弱訊號」
黃仁勳最關鍵的決策,莫過於對 AI 的豪賭。他透過「Top 5 郵件」系統,要求所有員工彙報前五件重要的事,讓他能從「邊緣」獲取未經過濾的訊號,也因此早早注意到了機器學習的潛力。
他力排眾議,在金融危機期間仍不顧利潤下滑,堅持投入資源開發 CUDA 平台。他要求團隊「蜂擁而上,抓住最大機遇」,這個長達數十年的佈局,最終讓 NVIDIA 成為 AI 時代不可或缺的軍火庫。
總結來說,黃仁勳的領導風格是直率、高強度且毫不妥協的。從公開批評到用優渥的股票(他稱之為「用黃金淹沒你」)獎勵頂尖人才,他的一切作為都圍繞著一個核心:消除自滿、追求卓越,並創造無可取代的價值。
參考資料
以下是本篇報導最重要的參考資料與連結:
Founders Podcast 影片:How Jensen Works
書籍:《The Nvidia Way: Jensen Huang's Leadership Style》
作者:Tae Kim。本書深入探討了黃仁勳的領導風格和 NVIDIA 的公司歷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