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不是魔術,是管理革命!專家解密95%企業轉型失敗的真正原因

已更新:9月20日

TDEA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數轉列車 DiGiTrain 026車次】: 新呈工業 活動概述: AI轉型已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趨勢,因此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啟動【數轉列車】參訪案例企業,深入了解AI轉型的歷程與技術應用,並思考如何融入自身模式與流程,開創新契機。 本場由人稱「轉型魔法師 | AI實踐家」的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創會理事長 陳來助帶領,並首次攜手MVP經理人社群跨界合作,不僅能深入新呈工業新廠,更能拓展交流,效益加倍!
總會執行長王怡雯(Bella)先介紹數轉列車 DiGiTrain 026 車次的主角, 獲獎無數的新呈工業陳泳睿董事長
總會執行長王怡雯(Bella)先介紹數轉列車 DiGiTrain 026 車次的主角, 獲獎無數的新呈工業陳泳睿董事長

AI不是魔術,是管理革命!專家解密95%企業轉型失敗的真正原因

2025年9月17日,台北訊 — 當全球企業競相投入人工智慧(AI)的浪潮,一份驚人的數據卻顯示,高達95%的導入計畫最終以失敗告終。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在一場深度對談中,資深產業顧問來助老師與成功帶領企業轉型的企業家安東尼共同揭示了核心關鍵:多數企業錯將AI視為一套昂貴的技術工具,卻忽略了其本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流程革命」與「管理思維再造」。

思維轉變:別再只談「工程AI」,真正的金礦在「流程AI」

「許多企業主一聽到AI,想到的就是工廠裡的機器手臂或影像辨識,這是『工程AI』,但它只是冰山一角。」來助老師開宗明義地指出,本波AI浪潮最具顛覆性的力量,來自於「流程AI」——將智慧能力深度融入企業日常營運的血脈中,例如人力資源、財務、行銷、客戶服務等看似平凡的辦公室作業。

成功的AI轉型,首要之務是領導者必須親自下場,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這不僅僅是銷售報表上的數字,更包含了會議錄音、手寫筆記、客戶郵件、影像資料等大量未被開發的「多模態」資訊。這些才是驅動AI引擎、挖掘商業洞見的真正礦產。

來助老師補充,成功的策略絕非依賴單一AI模型, 而是混合型(Mix of Model, MOM),而是要懂得善用多種工具;更重要的是,必須結合公司內部「產銷人發財」各領域的資深專家知識(Mix of Expert, MOE),將他們腦中的隱性經驗萃取出來,與AI技術完美融合。「這不是一項IT部門的專案,而是一場由CEO親自領導的知識管理與流程創新革命。」來助老師總結。

數位轉型將被AI轉型取代,數位時代的軟體也會將被AI驅動的系統取代。
數位轉型將被AI轉型取代,數位時代的軟體也會將被AI驅動的系統取代。

組織導入的困境:為何變革如此困難?

面對高達95%的失敗率,兩位專家一致認為,最大的瓶頸在於「變革管理」的失敗以及組織內部的慣性阻力。員工普遍存在「AI很好,但不知如何使用」的觀望心態,甚至懷有「工作將被取代」的深層焦慮。

陳泳睿董事長以自身經驗分享,若能重來,他會更早將AI的具體應用場景,如自動生成標準作業流程(SOP),清晰地展示給同仁。他強調,領導者必須由上而下強力驅動,同時輔以由下而上的「底層革命」,也就是讓基層員工自發地在工作中應用AI。

為了實現「全員AI普及化」的目標,安東尼的公司建立了一套具備不同權限分級的內部知識平台:

  • 基層員工:可快速查詢SOP、解決日常操作問題,AI成為他們的隨身助手。

  • 中高階主管:能存取跨部門的深度資訊與分析報告,輔助管理決策。

「溝通的重點必須放在『AI是提升個人價值的工具,而非取代人力的手段』。」陳泳睿董事長表示,當員工親身體會到AI能幫助他們從繁瑣的庶務中解放,去完成更有創造力的工作時,組織的阻力自然會轉化為推動變革的動力。

企業AI 轉型四大階段:從普及到系統化的藍圖

為了引導企業走過複雜的轉型之路,來助老師建議應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成熟度模型,確保變革能夠穩健落地。這四大階段分別是:

  1. 普及化 (Popularization):此階段的目標是降低AI的使用門檻,讓組織內所有成員都能接觸並使用基礎的AI工具,建立共同的語言與認知,化解抗拒感。

  2. 流程化 (Process-ization):在全員具備基礎認知後,開始將AI深度整合進現有的關鍵業務流程中,例如前文提到的「會議紀錄AI化」,將AI從一個「工具」轉變為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3. 制度化 (Institutionalization):當AI化的流程展現出效益後,需將其標準化,建立新的工作規範、績效指標與管理制度,確保AI的應用不再是單點的成功,而是組織性的常態。

  4. 系統化 (Systematization):最終階段是將所有AI化的流程與制度,整合進一個統一的企業級「AI作業系統」中。在這個階段,數據、流程與知識得以全面串連,AI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基礎建設。

Panel discussion 熱烈討論企業如何 AI 轉型
Panel discussion 熱烈討論企業如何 AI 轉型

實踐路徑:從一張「會議紀錄」開始的革命

那麼,企業該從何處著手?來助老師提出了一個出乎意料卻極其務實的建議:「從會議紀錄AI化開始。」

傳統會議充滿了效率陷阱,一場會議結束後,真正被記錄下來、可供追蹤的有效資訊可能不到20%。透過AI工具將會議全程錄音、自動轉為逐字稿,並提煉出重點摘要與待辦事項,不僅能將資訊的價值回收率提升至70%以上,更能將非結構化的口頭溝通,轉化為可分析、可搜尋的結構化知識庫。

這個看似微小的改變,背後帶來的是巨大的連鎖效應:它不僅大幅節省了文書整理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整個組織的會議流程變得更嚴謹、決策更有依據。這正是流程AI「從阻力最小、效益最高的環節著手,讓團隊快速嚐到甜頭」的最佳體現。

技術的抉擇:雲端API或地端自建?

針對鋐光實業代表提出的資安與成本考量,專家們也給出了清晰的技術路線圖。

  • 現階段: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透過API串接雲端AI服務(如OpenAI)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起點。陳泳睿董事長解釋,API傳輸的內容多為關鍵字或數據向量,敏感資訊外洩的風險相對可控,適合用來快速驗證流程、累積數據並展現 erfolgreichem。

  • 未來展望隨著邊緣AI(Edge AI)技術預計在明年趨於成熟,企業在內部自建(On-premise)低成本、高效能的私有AI系統將成為可能。這對於需要處理大量機密資料、希望將核心知識資產保留在內部的企業來說,將是最終的理想方案。

結論:AI不是選項,而是攸關存亡的必經之路

此次對談最終凝聚了一個核心共識:AI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領導者的決心、由上而下的流程再造,以及從最小處著手的務實精神。企業必須停止將AI視為一個遙遠的技術名詞,而是將其內化為組織的作業系統。從盤點內部流程、定義核心數據,再到建立一個如同「會議紀錄AI化」的成功範例,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核心,將是未來企業在這場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的不二法門。

數轉列車 DiGiTrain 026車次圓滿到站, 大家期待下一班AI 轉型列車
數轉列車 DiGiTrain 026車次圓滿到站, 大家期待下一班AI 轉型列車

熱門文章 :

  1. [AIxBIxCI] 新呈工業三軸齊發:直擊中小企業 AI、綠色、數位轉型的實戰路徑

  2. 讓美味更精準!聖保羅烘焙花園的AI賦能之路

  3. 解鎖你的 AI 第二大腦:NotebookLM 最新功能與專家級秘技深度解析

  4. 颱風眼中的思維革命:一場宣告「數位轉型已死」的AI工作坊

  5. 從超人到復仇者聯盟,企業 AI 轉型的進化之路

  6. 2025 台灣中秋節伴手禮消費趨勢與領導品牌分析

  7. AI浪潮下的企業生存策略:專家闡述轉型關鍵超越工具應用,核心在於頂層設計

  8. 創新突破:天來智能招募系統 (Metis AI) 引領企業邁向人才獲取新紀元

  9. 【全台首創】AI 作業系統上線!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啟動智慧革命

  10. 從 AI 助手到 AI 團隊:AI Agent 新趨勢與應用藍圖

  11. 2030未來關鍵職能:從AI應用到永續治理的技能轉型趨勢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