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科技業 AI 導入現況與普及化輔導報告
- 玥瑨 吳
- 12分钟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在全球製造業轉型浪潮下,AI 已成為提高組織效率與創新能量的關鍵推力。本報告根據顯示器製造科技公司於 2025 年 11 月收集的課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針對員工對 AI 的認知、使用現況、痛點與期待進行整理,並提出舞雲智網後續導入「AI 賦能:從凡人變超人」講座的輔導方向。
一、AI 認知與使用現況
使用分布與熟悉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公司內部對 AI 工具的熟悉程度呈現三層結構:
高熟悉群(超過五成):包含18.8%有參與部門導入或推動 AI 工具與37.5%經常使用在工作中,其中超過六成來自研發部門,能主動運用 ChatGPT、Gemini、NotebookLM、Copilot 等工具處理報告與專案資料。
中度使用群(約 35%):以行政、採購、財務部門為主,僅在查資料或撰寫文案時使用。
初階接觸群(約 10%):尚停留於「聽過但不確定如何使用」的階段。
根據問卷結果,高熟悉群佔比超過五成,顯示研發部門已具備主動應用AI的能力。中度使用群約三成五,僅一成員工屬初階接觸,反映AI認知已普遍建立,但仍需強化跨部門共用與深層應用的文化。

工具應用與場景特徵
主流工具高度集中,顯示初階整合趨勢但尚未形成閉環
前兩大常用工具分別為ChatGPT(84.4%)與Gemini(34.4%),顯示大語言模型的AI已深度融入工作日常。但整體仍停留在個人層級的操作。專業型AI工具如Perplexity (25%)、NotebookLM (15.6%)使用率相對較低,顯示雖然 AI 已被廣泛採納,但應尚未形成跨工具的協作生態。目前企業AI應用處於「工具分散但意識集中」階段。這是一個轉折點:說明組織文化已接受AI,但仍缺乏流程制度去放大成效。若能以部門為單位建立「AI流程藍圖」,例如讓AI自動整理、生成、彙報,就能從個體使用走向部門智慧。
應用熱區集中於內容生成與知識整理,呈現「知識密集型企業」特徵
從問卷數據可見,AI應用最普遍的場景為會議記錄與報告撰寫(53.1%),其次為研發使用(43.8%),顯示AI已在技術文件與知識管理領域扮演輔助角色。另分別有15.6%員工在行銷文案撰寫與尚未實際應用的探索階段中,呈現出應用集中於知識整理與內容生成的趨勢。這項分布顯示,企業內部已具備以AI支援知識密集工作的基礎,未來若能將此能力延伸至資料分析與流程決策層面,將進一步強化組織的智慧化運作能力。
二、核心挑戰與痛點分析
從問卷與訪談結果觀察,該企業在AI導入初期已展現明顯動能,但也暴露出若干結構性挑戰。整體問題不在於工具不足,而在於使用的深度與協作模式尚未成熟。以下歸納出三大核心痛點:
資訊太多難以統整決策 (72.7%)、不易找到過往資料(42.4%)
雖然各部門已開始使用AI生成報告與摘要,但資料可能仍多以個人檔案或暫存筆記形式存在,缺乏統一的知識管理機制。這使得跨部門協作時仍需重複查找、比對資訊,導致決策流程延長。AI目前多被視為「輸出工具」,而非「知識節點」的一部分,知識流通尚未形成。
建議方向:導入部門級的AI知識中樞(Knowledge Hub),以NotebookLM或Gemini為基礎,建立跨部門共享的摘要與資料索引,讓AI能協助人員在同一介面中完成查詢與比對。
應用深度不足,仍停留在文書層面
數據顯示超過五成的AI應用集中於報告撰寫與文案生成,這雖能有效提升效率,但未能觸及流程改善與策略決策。研發、品保與製造部門雖已嘗試導入AI輔助分析,但多為個人操作,尚未轉化為制度化流程。
建議方向:強化AI在流程型工作的導入,如異常偵測、預測維護、設計比對等場景,將AI應用從輸出端前移至思考與規劃階段,促進研發與管理部門的深層協作。

三、AI 普及化階段的輔導策略
本次《AI 賦能:從凡人變超人之道》課程設計,延續企業AI轉型的頂層邏輯,聚焦於幫助管理層與員工同時建立「全員AI」的共同思維與實踐藍圖。課程內容將引導學員從「找答案」的使用模式,轉向能「問好題」、設計AI任務的決策型思維,讓AI成為組織決策鏈的一部分。
課程中實際示範ChatGPT、Gemini與NotebookLM等生成式AI工具,應用於市場分析與知識管理情境,幫助學員了解AI如何輔助資料整理、洞察提煉與行動輸出。接著以DAO架構帶領學員盤點企業核心流程,聚焦於客戶管理、供應商管理與內部簽核等重點環節,並協助建立可落地的AI導入藍圖,明確對應預期效益。
透過課程的引導,企業能在思維與流程兩端同步進化,從「個人嘗試AI」邁向「組織共創AI」,為後續流程化與制度化階段奠定真正可持續的轉型基礎。

熱門文章:




留言